登录 注册

频道导航

美文共享
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共享

活动回顾 | 伟伟道来之咨询师会客厅第5期2022-10-06 13:00:09浏览

“伟伟道来之咨询师会客厅”顺利举行!

+ + + + + + + + + + + 

9月29日下午15:30-16:30,由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举办的“伟伟道来之咨询师会客厅”第5期活动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开学季的心理调适”。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是二十年资深心理咨询师,帮过无数大学生和家庭,主要咨询方向为个人成长、亲子关系的邓红梅老师,有着11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经验,专注于团体心理辅导中表达性艺术运用,同时是高级绘画心理分析师,职业指导师的顾耘宇老师,22级本硕贯通生物学硕士单御邦同学和22级储能专业赖昕彤同学。本次活动由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臧伟伟主持。

+ + + + +

+

+

因环境改变带来的适应模式的改变


赖昕彤同学表示作为一名22级的新生,在最初的确迷茫,来到学校后人际关系一片空白需要重新构建,如何与宿舍、班级、学院同学的交往都是一个令她困扰的问题,例如如何与习惯迥异的室友沟通协调好作息?在由不同班级同学组成的混合宿舍如何与大家相处?但幸运的是室友之间都很直接,大家愿意选择一个空闲的时间坐在一起阐释各自的需求,一起协调互相妥协。

对此邓红梅老师回应,迷茫的确很普遍,或许因为疫情期间在家待了很长时间,或许第一次住校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这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然,同学们愿意互相尊重,并遵守一些规则,这是一个好方法!

单御邦同学回应,住混合宿舍还是和同班同学住在一起本质上都是人际交往,只不过对象不同,大学中的班集体和高中的不同,大家自由度更高,相对来说交往的密切程度会比高中小,一起上自习一起吃饭这样的情况会有,但并不是必须的。大家对住混合宿舍的顾虑可能是担心自己被班级的集体活动遗忘,担心被同学们调侃,无法融入寝室等等,但往好处想,你可以了解到更多方面的信息,而且在之后你会发现班级的集体活动你也并没有被落下。把处在陌生的环境生活作为锻炼的过程,大学生活本身就是从学生的身份走向社会上的人的一个衔接点,四年时间是学校和社会接轨的一个过程,与室友、同学的人际交往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顾耘宇老师从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处理的角度阐释“适应”一词,以表达性艺术和舞动的视角将适应环境类比为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听一首音乐。当把音乐比做一种外部的环境,以躺、坐、站等什么姿态去听都可以,但有时我们同学会陷入一种误区,固着在自我评判中,看到绝大多数人的姿态就会反问为什么我不是?从而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其实仔细想想“适应”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去安排自己大学的生活、觉察自己的需求。有时候“以舒适的心态静静地躺着听音乐”也很好,这样的内在的调节也是一种适应。

+

+

如何开始新目标,快速成长


针对怎么将对新学期的美好期待变成短期或长期的目标,并真正的去实现这个目标?

单御邦同学就目标的设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尽量不要想当然的设定一个目标,从多渠道多了解一些现实的客观情况会很有帮助。邓红梅老师补充,我们设立目标需要过程,从大环境、中环境、小环境入手,结合自己的情况慎重决定。

顾耘宇老师提出要充分认识客观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并利用好可以利用的资源。评估自己的内在品质,内观自身,挖掘自身的内部资源;利用好学校老师等外部资源。顾耘宇老师提出要做好目标的调整,目标没有绝对的对错但要适合自己。臧老师认为立足当下做好眼前的事会给未来的自己更大的选择空间,成为“未来”的“甲方”。邓红梅老师借助“教练”的视角提出当没有实现目标时,我们需要重新去审视实现目标的过程以及目标本身,从自己的价值追求入手,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自己的目标。

臧伟伟老师以5公里的跑步目标为例引出个体的惰性和目标的弹性的区别。邓老师回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等现实去决定是否去完成5公里的目标是基于现实对目标理想的调整,但是如果每一次都找借口不去完成目标和自己“妥协”,并不断地感到挫败,我们就要去思考,是不是目标设定的不切实际等等。我们需要重新来探索目标和自身的关系调整,找到背后的原因重设目标或改变自己。

顾耘宇老师认为目标设定背后的原因同样是重要的,思考目标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考虑客观情况而设立的,还是因外部环境的压力强迫自己设定的。

赖昕彤同学以自己高考时的感受为例,表示追求目标时的心态十分重要,要调整好心态长期处于焦虑中可能会事与愿违。单御邦同学同样以自身经历为例表示目标的选择的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时我们或许只是想要把事情做的更好,但是却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定目标前应该充分审视自己,再去一步一步的规划,不要一味的去“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或处在独属自己的特定的发展阶段,所以目标要为自己而定,与自己和解,保持稳定的心态。

思维的碰撞造就灵感的银河,在场观众也积极与嘉宾进行互动经过,针对同学们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的问题,顾耘宇老师和邓红梅老师答道,我们在追求目标时总是太在意最后的结果,就像瞄准靶心,好像偏离就是一种失败,但是我们在追求目标时,会收获很多不同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成长,也就是常说的“可迁移能力”,用这样的能力去打别的靶心也不失为一个好想法。

活动最后主持人邀请在场所有嘉宾为同学们送上一句寄语。这些寄予语挚情长,由心至心。

+ + + + + 

  +

+

金句提要


邓红梅:关于“适应”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就是一种突破,一种成长。

顾耘宇:内心的困扰均源自于人际关系,最好的解决之道是利用团体动力去化解。所以希望大家多关注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的会客厅和团体活动~

单御邦: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作为研一学长相对新生们说,四年的时光是非常宝贵的,我已经“虚度”过了,希望你们不要虚度,珍惜时光。

赖昕彤:作为一名新生,希望和我一样对未来有所迷茫的同学们能够“乘长风破万里浪,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臧老师:你本来就很美,你可以勇敢的成长,你本身就有很多的资源。


预约电话:010-62335225 地址:7斋东侧111房间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8:00-12:00 13:30-21:30